道路用地、私設道路和既成道路有什麼不同?大衛帶你輕鬆了解

道路用地、私設道路和既成道路有什麼不同?大衛帶你輕鬆了解

道路用地:已納入都市計畫,土地使用分區屬於公共設施保留地,且路面已鋪設柏油,供大眾等不特定對象自由通行的土地;在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網、各縣市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,以及地籍圖上都清楚標示出來。

既成道路:地主在土地上自行鋪設柏油,看起來與一般柏油道路無異,在尚未開發的偏遠地區比較常見;在地籍圖上看不見這些道路,然而在都市計畫圖上可能可以看見這些道路。它們不是道路用地。

私設道路:地主在土地上自行鋪設柏油,看起來與一般柏油道路無異,在地籍圖上都市計畫圖上均沒有標示;然而它的所在位置可能是住宅區、商業區、河川區、保護區等。雖然實際上是柏油路,也可供行人通行,但並不是道路用地。

都市計畫查詢教學,讓大衛帶您認識都市計畫

都市計畫查詢教學,讓大衛帶您認識都市計畫

因應過去、現在及規劃未來,都市計畫主管機關為辦理都市計畫之擬定與變更,呈現的方式多為計劃書與計劃圖。 在買賣道路用地中,都市計畫尤為重要。各個都市計劃裡面的道路用地,通常只能使用在與建築基地同一個都市計畫內申請容積移轉。所以需求會直接影響當地都市計畫道路用地買賣的行情。

公共設施保留地是什麼?讓大衛解釋給你聽

公共設施保留地是什麼?讓大衛解釋給你聽

「 公共設施保留地 」是政府應徵收卻尚未依法徵收的私有「公共設施用地」,因此稱為「 公共設施保留地 」。都市計畫中,政府規劃用以興建公共設施的土地,就是「公共設施用地」。 包括:道路用地、公園用地、綠地用地、廣場用地、兒童遊樂場用地、停車場用地、河川用地及學校用地及機關用地等。

道路用地 全攻略!5分鐘交給大衛買地網來解析

道路用地全攻略!5分鐘交給大衛買地網來解析

「 道路用地 」是都市計劃中的「公共設施保留地」之一。它的作用是「道路」,所以必須提供給大眾等不特定人士及車輛通行;但因為政府尚未徵收,所以只是「一般用地」,而非一般道路。因此出現了「我的土地不是我的土地」的現象:產權持有人明明擁有土地,卻無法自由運用。 道路用地 分成三種:已計劃徵收的「計劃道路」,未計劃徵收的「既成道路」、「私設道路」。

如何進行既成道路買賣?5分鐘教你看懂所有細節

如何進行既成道路買賣?5分鐘教你看懂所有細節

「走的人多了,便成了路」,是「既成道路」的最佳寫照:它是土地所有權人必須開放給不特定大眾通行的道路,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通行事實,期間土地所有權人也並沒有阻擋大眾通行。這樣的路,就是「既成道路」。
雖然在都市計畫圖上找得到「既成道路」的標示,但它卻還沒被納入都市計畫的公共設施保留用地,因此地籍圖上沒有標示出來。
依法,政府應該徵收土地、補償土地所有權人的犧牲;然而因為預算有限,所以遲遲未能徵收。